8年老亿乐社区赞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1张

" 三月底 ,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。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、批评和指责,我和同事们一样,一下子都懵了 ……"

一周前 ,雷军在小米集团内部演讲中,针对近期小米陷入的舆论危机,发表了一番痛心疾首的陈词 。

不过 ,此时神情低落的雷军,或许在心底暗藏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底气。

因为就在同一时刻,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黑灯工厂里 ,呈现一片忙碌景象:全新的小米 15S Pro 智能手机,在一个个机械臂精准运作下完成组装、测试,随后被迅速打包装车 ,朝着全国的小米之家和各大电商的物流中心疾驰而去。

而这些手机的屏幕盖板之下 ,嵌刻着雷军当下及未来的底气——首款自研旗舰手机 SoC 芯片 " 玄戒 O1" 。

5 月 22 日晚间,在小米召开 "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" 上,这款芯片正式发布。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2张

随着华为海思的有意蛰伏 ,中国手机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关于 " 自研 SoC" 的消息,此次玄戒 O1 的出现,毫无意外地在各社交平台上点燃了自研芯片的话题 ,风头直接盖住了当晚亮相的小米 Yu 7。

在如此高的关注度下,玄戒 O1 能否堪此大任?

接下来,虎嗅将结合玄戒 O1 的公开数据 、以及从外围掌握到的信息 ,穿插小米造芯的时间线,来讨论玄戒 O1 这枚芯片的成色 。

并非 " 情怀之作 "

在自研芯片这件事上,其实曾一度承载着雷军创办小米后的最大失利。

2017 年 2 月 ,小米在小米 5C 手机上发布了中端 SoC 芯片 " 澎湃 S1"。为了造芯,小米先是投资创办松果电子,后历时三年设计、打磨 ,但它的出现几乎没有对小米的手机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。

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是 ,当时的澎湃 S1 采用了 28nm 制程,而仅仅在发布的三个月后,高通发布了由 14nm 制程打造的、同样定位中端 SoC 的骁龙 660。

这种制程工艺上的代差 ,让两者在性能 、能效上的比较直接失去意义。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3张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尽管小米从未公布过小米 5C 的销量数据,但在后续产品迭代中,以 "C" 为后缀的机型再也没有出现过 。

而自此之后 ,小米虽然在电池、快充、影像等 " 小芯片 " 上颇有建树,但再无涉足过 SoC 领域 。

因此,玄戒 O1 的问世 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款小米为了 " 证明自己 " 而研发的芯片。

但就玄戒 O1 已公布的设计来看,这款芯片可能还真不是一款 " 情怀之作 "。

先简单说说这款芯片的两个核心特征:基于第二代 3nm 制程工艺打造,跟 A18 Pro 、骁龙 8 Elite、天玑 9400 相同;架构方面 ,采用四丛集十核 CPU,包括 2 颗 X925 超大核、4 颗 A725 性能大核 、2 颗 A725 能效核以及 2 颗 A520 超级能效核 。

这里的 " 四从集十核 " 架构,值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4张

首先 ,这个设计能够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 ,即玄戒 O1 是 " 真自研 ",还是一款 " 换皮芯片 "?

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。

因为这个设计当下其实是 " 逆潮流 " 的,包括苹果、高通、联发科在内的芯片大厂 ,近些年在 SoC 的设计思路上都是尽量减少丛集,以减低 SoC 内部的调度复杂度 。

也就是说,在 3nm 工艺制程下 ,除了玄戒 O1 外,根本找不到一款同样采用 "2+2+4+2" 集群设计的 SoC 芯片,只能是出自小米芯片团队之手。

那为什么玄戒的设计团队要 " 逆势而行 "?原因就在那 2 颗不起眼的 A250 超级能效核。

能效核 ,通常就是指那些用于处理不需要太多计算资源或较低负载的任务,比如短视频 、网页浏览 、文档编辑工作,而玄戒团队则进一步细化 ,通过 2 颗功耗更低的超级能效核去处理息屏状态下的任务 。

在这个四丛集的设计下,根据小米的测试,玄戒 O1 的能效表现已接近 A18 Pro 的水平。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5张

能够看出小米在玄戒 O1 上的开发思路:作为第一款旗舰 SoC ,玄戒 O1 不可能在综合表现上超过苹果、高通 ,但必须得突出一个特点,而这个特点就是 " 功耗 "。

因此,虎嗅认为 ,玄戒 O1 绝非单凭 " 自研情怀 " 驱动的产物,而是小米解构行业竞争格局后,为匹配功耗难题给出工程化方案 。

需要补充一个背景 ,任何一种芯片在设计的过程中,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" 功能定义 ",其中包括拆解核心功能、设定性能指标 、评估技术限制等 ,在这个阶段中,芯片的架构就已基本定型。

结合其独特的 " 四丛集设计 ",不难推断出从玄戒 O1 立项之初 ,小米就明确了这个款芯片的核心技术特征,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它所处的生态位。

自研芯片,半步危局

除了 " 四丛集设计 " 外 ,能够看出小米芯片团队是在玄戒 O1 上花了很多心思的 。

比如它上面的两个超大核 X925 ,主频达到了 3.9Ghz,而 ARM 在发布 Cortex-X925 的参考设计时,主频为 3.6Ghz 。

别小看 0.3Ghz 频率的提升 ,这需要小米芯片团队对 CPU 的 Cell 进行重新设计。

简单说下什么是 "Cell",在芯片内部,由晶体管组成门级电路 ,门级电路又组成了具备基础功能的最小单元 "Cell"。

据悉,在玄戒 O1 上,芯片设计团队在 1500 种标准 Cell 之外 ,扩展了 480 多种额外的时序逻辑 Cell 和组合逻辑 Cell 。

作为首次研发旗舰 SoC 的团队来说,这样的尝试非常冒险。

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,在公版架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 Cell ,经常会出现由于电压域和时序约束不匹配,导致的 IP 集成时接口存在兼容性问题,因此很少有芯片厂商会在 Cell 上动手脚。

这一点从联发科发布的旗舰芯片 9400 上也能得到印证 ,在这枚 SoC 上 ,超大核 3.6Ghz 主频与 ARM 公版架构相同,可见即便是经验老道的联发科也没有在 CPU 上做太多调整 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标准 Cell 库已通过多次流片认证 ,良率普遍较高;而重新设计 Cell 需要额外投入工艺适配和流片测试的成本,因此自研定制 Cell 的芯片流片成本普遍比使用标准库高 20%-50%。

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:ARM 正式发布 Cortex — X925 的时间是 2024 年 5 月,考虑到 ARM 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 ,玄戒团队可能在 2023 年底拿到了这款 CPU 的参考设计。

另据虎嗅从多方消息源求证,玄戒 O1 在去年 10 月于台积电完成流片 。

也就是说小米芯片团队在不多于 10 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 Cell 的重新设计,这样的效率堪称恐怖。

而更令人震惊的是 ,在 22 日晚间的发布会上,雷军在现场表示,他于今年 2 月拿到了搭载玄戒 O1 的样机。

也就是说 ,小米的芯片团队在 4 个月、甚至是 3 个月的时间里,完成了流片后的驱动开发和联调优化 。

诚然,这是小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,但从芯片行业过往的案例来看 ,玄戒 O1 的成功,也的确有些运气成分的。

总得来说,无论是 " 四丛集设计 " ,还是 Cell 的补充,亦或是基于这两项工程额外做的多层电源域、高速总线互联设计,即便是一家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来做 ,也很容易出现 " 踏空 " 的情况,导致流片失败。

玄戒 O1 能够克服种种挑战,实属不易 。

" 双芯片战略 " 怎么转?

从目前小米给出的测试结果来看 ,玄戒 O1 是完全能够在一款旗舰机型上胜任的,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,与小米有深度合作的高通会何去何从?

就在玄戒 O1 发布的两天前 ,高通发文庆祝了与小米集团长达 15 年的合作,并宣布双方达成多年协议,在其官网的文章中 ,还特意提到了 " 今年晚些时候 ,小米也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 8 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 。"

基本可以确定,小米未来将采用 " 玄戒 + 高通 " 的双芯片战略。

这其实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考量,笔者认为 ,在未来 2-3 年内,玄戒不具备独扛大旗的条件。

首先,玄戒 O1 目前使用台积电 N3E 制程工艺 ,其大客户包括苹果 、英伟达、高通、AMD 等芯片巨头,且数条产线常年维持着 100% 的稼动率,小米夹在这些公司之间说服台积电为其代工 ,已经非常艰难,短时间内台积电的产能一定不会向小米倾斜 。

其次,玄戒还远算不上成熟 ,不仅仅是设计上有些实验性质,生态上也需要一些丰富与打磨。

比如玄戒 O1 上的 " 四丛集设计 " 虽然能有效提高能效比,但这也需要澎湃 OS 团队和应用开发者同步优化调度逻辑 ,否则很可能出现 " 核心闲置 " 或 " 调度混乱 " 的问题。

那么未来玄戒 O1 的定位是在哪里呢?其实在昨晚的发布会上 ,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 。

第一个平台就是 "S 系列 " 机型,选择年中发布,与数字系列保持 4-6 个月的间隔 ,这样既可以降低自研芯片带来的高额成本,同时对于高通等合作厂商来说,也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方案。

另外就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 "IoT 集群 "。在昨晚的发布会上 ,与小米 15S Pro 一同发布的,还有小米平板 7 Ultra 。

雷军扳回一城  第6张

这台平板电脑值得多聊几句。

这是小米首款真正称得上 " 高端平板 " 的产品,起售价达到 5699 元。

那么它值不值这个价格呢?仅从屏幕来看 ,小米平板 Ultra 7 使用了一块 14 英寸的 OLED 大屏,而且还是实现了 3.95mm 的超窄四边框设计,屏占比达到 93.6% 。在 iPad Pro 2024 上的那块 13 英寸 OLED 屏幕 ,其硬件成本为 350 美元。

毫不夸张地说,小米平板 7 Ultra 在产品力方面,基本达到了安卓天花板的水平。小米对于高端平板的首次尝试 ,就敢于用玄戒 O1 作为其 SoC 平台 ,足可以见小米产品开发团队对这款芯片的信心 。如无意外,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 IoT 设备接入玄戒芯片 。

最后,虎嗅还想结合当下行业背景 ,说下玄戒 O1 对于小米集团未来的意义。

自华为凭借麒麟系列芯片大获成功后,行业内已经达成一个高度共识,即 " 自研芯片是手机品牌核心竞争力核心因素 " ,这点过去在行业内已经讨论了十年,在此不再赘述。

而一个眼前能够看到的挑战是,中国的手机厂商正在经历一场 " 透支的繁荣 " 。

也就是 " 国补政策 " 带来的销量激增。

根据 Canalys 的统计数据 ,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7090 万部,同比增长 5%,在部分时间段 ,比如国补开启后的一周(1 月 20 日 -1 月 26 日),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能达到 65%,而同期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仅为 1%。

这里我们要说 ,作为一项刺激消费 、拉动内需的政策 ," 国补 " 没有任何问题,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,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有推出类似政策 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 ,手机行业除了如 4G 向 5G 迭代这类革命性技术驱动的换机潮外,其余时段的销量增长本质上仍受换机周期刚性约束。当前行业销量的阶段性上扬,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提前透支。

当市场因需求真空陷入增长乏力时 ,小米自研的玄戒 SoC 可能让手机行业看到,什么才是差异化竞争的底层支撑 。

8年老亿乐社区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